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 >> 功能 >  >> 
最资讯丨警报拉响!通缩之势,来了
来源:城市财经      时间:2023-05-11 12:12:47

01


(相关资料图)

通缩压力越来越大

从数据来看,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,我们的通缩压力越来越大。

一些掉书袋的学者,在解释解释通缩时,非要强调经济学上的通缩是指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、物价持续下降,同时发生经济衰退。

按照这个标准,我们的货币供应量持续走高,经济也走在复苏路上。但事实上,只要反映穷人指数的CPI长期低于2%、甚至1%,则可能意味着通缩。

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公布了4月份的CPI和PPI双双出现了大跳水。

2023年4月份,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.1%,环比下降了0.1%。

来源:国家统计局

CPI反映的是物价指数,也被视作穷人指数,它反映的是物价的涨跌,也是衡量通胀与通缩的关键指标。

从上图可以看到,我们的CPI已经连续一个季度低于2%,不仅低于2%,而且持续下滑,4月份几乎逼近0,已经呈现出通缩之势。

有人可能又要将CPI持续下滑怪在猪肉身上,但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,3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.2%,1至4月份同比上涨了3.9%。

同时,我们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(PPI)跌幅继续扩大,4月份同比下跌了3.6%,比3月份跌幅扩大了1.1个百分点。

PPI的持续下跌,反映的其实是出口压力。

表面上看,我们的出口3月份实现了正增长,4月份涨幅进一步扩大。海关总署披露的数据显示:

4月份,我国进出口3.43万亿元,增长8.9%。其中,出口2.02万亿元,增长16.8%;进口1.41万亿元,下降0.8%;贸易顺差6184.4亿元,扩大96.5%。

按美元计价,今年4月份我国进出口5006.3亿美元,增长1.1%。其中,出口2954.2亿美元,增长8.5%;进口2052.1亿美元,下降7.9%;贸易顺差902.1亿美元,扩大82.3%。

但这一增长结合PPI来看,其实是压低价格,利用价格优势的缘故。

这种方式很难持续,因为不断压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,会继续压低我们的工业利润,会加大制造业压力,影响就业率。

一季度,我们的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下降了21.4%。

来源:国家统计局

02

货币扩张与CPI为何背离

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,我们的货币供应进入2023年不断增加,理论上来说,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物价和各类资产快速上涨。

但最终呈现的结果是,反映物价的CPI同比持续走弱,房价也仍在稳中有降。

为何美国一放水就通胀,而我们放水,不但不通胀,反倒还有通缩压力呢?

因为美国在疫情期间的大放水,相当一部分直接发放给了民众,是真金白银发放。

疫情期间,美国的资产负债表从2.5万亿美元扩张到5.2万亿美元,最高峰时达到5.7万亿美元。2.3万亿美元债务融资用于疫情纾困,发放给普通家庭和各类企业。换言之,美联储在货币扩张的巅峰期大概释放了4.8万亿美元流动性,其中2.3万亿美元直接进入了美国普通家庭和各类企业。

而我们放水,都是通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来实现。

总而言之,钱流不进民众和民企的口袋。印钞速度虽然加快,但钱没有流入到大众手中,消费和就业没有复苏。

央行公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,3月份末广义货币(M2)余额281.46万亿元,同比增长了12.7%。

制图:城市财经;数据:央行

广义货币M2增速被坊间公认为印钞速度,可见,为了推动经济复苏,央行开足了马力。我们依旧在卖力印钞,货币的闸门端已经洞开,供应非常充足。

那么需求端如何?

从M2与M1之差来看,资金活跃度低,相当一部分资金还滞留在银行系统中空转。

一般来说,M2增速大于M1,表明市场对经济悲观,实体经济中的投资机会减少,存款定期化,死钱增多,经济活力较弱,更多的钱流入金融投资市场。

从社融角度来看,14.43万亿的社融,企(事)业单位贷款增加8.99万亿元,占比62.3%。政府债券净融资1.83万亿元,占比14.3%。两者合计占比76.6%。

所谓企(事)业单位,就是央企、国企和城投。它们贷款,主要用于大基建和地方城市卖地兜底。而政府债券净融资,也即地方债,一部分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,一部分偿还旧债。

也就是说,一季度贷款虽然有所起势,但敢大手大脚花钱的,还是央企、国企、城投和地方政府。而企业债券净融资8480亿元,同比还减少了4718亿元。

综合来看就是,印钞速度加快,借钱的虽然在增加,但钱没有流入民众和民企手中,民众的消费能力并没有起来。

口袋里没钱,只有气胀,哪有通胀。

最直观的佐证数据在于,我们刚刚经历的史上最火爆的五一,2.74亿人次出行,国内旅游收入1480.56亿元,均大大好于疫情之前的2019年。

但是人均只消费了560.35元,比2019年低不少。

中国新闻周刊对此给出的标题文章是“花更少的钱,过更火的‘五一’”。

嗯,这个解释,完美无瑕。

钱流不进民企和民众口袋,这是造成M2与社融超预期,但CPI却继续低迷的根本原因之一。

同时,手头富裕的人,也在观望当中,更多的不是想着消费与投资,而是想着存钱。

各种刺激消费的政策在一季度不断发布,但天天喊着叫大家花钱,大家就是不爱花钱。

2019至2021年每年才存10万亿左右的存款,而今年一个季度的存款就增加了9.9万亿。

大家爱存款,是从去年开始的,2022年全年大家存款增加了17.84万亿元。

一方面不爱贷款,一方面喜欢存钱,消费怎么起得来?

这样下去怎么得了。别急,大招已经来了。

03

大招已经来了

为了降低大家的存款欲望。

银行的存款利率已经开始了下调。

比如4月份,广东、湖北、河南等多家银行也开启了存款降息模式,试图引导民众降低存款,把钱拿出来消费。

同时,就在近日,相关部门下发通知,要求各银行控制通知存款、协定存款利率加点上限。对于通知存款利率,国有大行不能超过基准利率0.1个百分点,其他银行不能超过基准利率0.2个百分点。

控制存款利率的加点上线,意思很明确了,就是控制各银行的存款,让大家拿出来消费。

此外,为了复苏消费,在就业方面,官方也有大动作。

4月25日,中央发布了《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》,4月26日中央发布了《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》。

一个是稳外贸,一个是稳就业。稳外贸的本质也是稳经济、稳就业。

数据显示,制造业和外贸行业是吸纳就业的主阵地之一。作为我国经济压舱石的制造业,占就业人口高达18.1%。商务部的数据显示,外贸行业带动了1.8亿人就业。

稳就业的本质则是稳经济,两者之间是充分必要条件。

只有就业复苏,收入才能复苏,收入复苏,消费才能复苏,预期才能复苏,最终才能推动经济发展。

所以,我们可以看到,最近召开的三场高级别会议中,稳就业都是重中之重。

在最近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,官方明确强调:

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,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,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。

其实,无论是复苏经济,还是复苏楼市,钥匙就是复苏就业和收入。

就业是最大的民生,它决定着经济复苏、楼市复苏的进度,也决定着社会稳定度。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