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 >> 功能 >  >> 
环球快看:甘草学园 | 从《内经》解:“壮火”和“少火”,及其临床指导意义
来源:哔哩哔哩      时间:2023-01-29 14:04:28

“壮火”与“少火”皆首见于《黄帝内经》,历代中医名家对其内涵的理解及对二者关系的论述众说纷纭。现代医者总结前人经验,将“壮火”、“少火”理论广泛运用于临床,并取得很好的疗效。

本文将基于《内经》等经典论述,并结合历代医家经验总结,试析“壮火食气”与“少火生气”对临床的指导意义。

解内涵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“壮火”VS“少火”

明代医家马莳在《素问注证发微》中提出“此言凡物之气味有厚薄,而人身之气所由以盛衰也......盖气味太厚者,火之壮也,用壮火之品,则吾人之气不能当之而反衰矣......气味之温者,火之少也,用少火之品,则吾人之气渐尔升旺血益壮矣”,即壮火、少火皆为药食之气味,而有气味厚薄之分。他将如乌、附一类性味峻烈之药,归于壮火,而将如参、归一类性味平和之药,归于少火。所谓气味厚者为壮火,气味温(薄)者为少火,前者消蚀人体之气,后者补养人体之气,而影响气血之衰旺。

而王冰、张介宾认为壮火、少火为生理之火,即人体内阳气。在《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》中王冰提出“火之壮者,壮已必衰,火之少者,少已则壮......人之阳气,壮少亦然”,而张介宾则在《类经》中提出“火者,阳气也......太过气反衰,火和则气乃壮”,即将火之少壮,类比人体阳气之盛衰。

张景岳则认为壮火为病理之火,即人体之邪气,而少火为生理之火,即人体之正气在《质疑录》中记载“人身之火,有少火,亦有壮火。少火生人之元气,是火即为气,此气为正气;壮火食人之元气,是气即为火,此气是邪气”,即少火为“正气”,壮火为“邪气”。

解运用

阴味出下窍,阳气出上窍。味厚者为阴,薄为阴之阳。气厚者为阳,薄为阳之阴。味厚则泄,薄则通。气薄则发泄,厚则发热。壮火之气衰,少火之气壮。壮火食气,气食少火。壮火散气,少火生气。

——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

壮火食气

前文提及张景岳以为“壮火为病理之火,即人体之邪气”,在《景岳全书》中记载“火为热病,是固然矣......火失其正,是以邪热,此火之不可有,尤不可甚。甚则真阴伤败也。然阳以元气言。火以病气言”,邪气有余,即为火,壮火会消耗人体元气;而清代医家林佩琴在《类证治裁》中亦言“火离丹田而上为壮火,壮火则食气,是为邪火”,亢盛的壮火可耗损人之正气,即“壮火食气”

临床表现

“壮火食气”多引发“火证”或是“气证”,二者常夹杂而现“壮火”盛引发邪热亢盛之证,同时“少火”亏虚,人体阳气不足而引发阳虚证。前者临床表现为发热、面红目赤、五心烦热、口渴、便秘尿黄、舌红苔黄,脉数有力。若壮火日久,伤及正气,也会出现气虚证,表现为神疲乏力、少气懒言、语声低微、下肢酸软等。后者以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凉、面白、大便溏薄、小便清长等。

治则治法

治疗时不能只从火论治而投苦寒之药,一味清热泻火,会伤阴耗气,而一味补气,则壮火日盛。与“壮火”不同,“少火”即温和之阳气,因其能加强元气,后世医家谓之“生气”,可温养人体,焕发生机。所以在临床治疗热证的过程中,若出现气虚表现,应培少火能生元气,如张锡纯在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中使用白虎汤时,常加入一味人参,石膏凉散之力以“清壮火”与人参补益之力以“培少火”相互化合。当面对因“少火”虚引发的阳虚证时,在补益“少火”以生正气的同时,当注意用量不可过大否则会使“壮火”更旺,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,分清“火证”与“气证”、“阳虚”与“气虚”所占比重,辨证论治。

医案举隅

*0《张方舆医案》

患者,男,70岁,常参加农田活动。

因患伤寒证,不治日久而化热。曾以老年体虚,应当滋补治疗日久。发热,间或恶寒。便难溲赤,头常晕,身重,耳聋,发则舌强不能言,手足不能动,目灼灼直视。脉六部洪滑,舌苔黄厚,口渴引饮。

中医辨证:阳明腑实热证

处方:白虎汤加味

鲜白茅根 120g  生石膏 60g  知母、天花粉各 15g粳米 9g  甘草 6g

考虑患者目眩耳聋为邪在少阳,加白茅根清解少阳邪热;蕴热津亏日久,加天花粉助患者增液舒筋。

服药后患者眩晕大减,顿觉清爽,但脉之洪滑依旧不减。

二诊:方以白虎加人参汤加味投之,原方基础上加党参 15g。白茅根先煎取汤,入余药,每小时服1碗(约200ml),日1剂。 

考虑患者蕴热日久,并非一二剂所能肃清,故白茅根、生石膏加量,同时加入固护正气、生津增液的党参。服药后患者精神状态逐步改善。身重、耳聋、眩晕昏懵等症状逐步消失。口亦不渴,舌苔渐薄。

按语:该患者太阳之邪已去,阳明腑热已实,又兼有少阳蕴热,故秉承张锡纯用白茅根的经验:“用白茅根煮汤代水煎白虎汤,服后厥回病可愈”,“(白茅根)禀初春少阳之气,升而能散”,在白虎汤中加白茅根以助患者清解少阳蕴热,同时加天花粉以助患者增液舒筋。此外,患者病程日久,恐伤津耗气,二诊时把白虎汤易为白虎加人参汤,在清热的同时加入人参以助患者培补正气本医案在白虎汤基础上,党参、白茅根、天花粉三味药的加入显系“少火”,推进了该患者蕴热的清除以及正气的恢复,有“少火生气”之功。通过医案分析可知,方剂中诸药的加减应用有少火与壮火之分,所以重点在于药味与证候相吻合。基于此,在临证中根据患者所表现证候的不同,辨证论治,使药证相适合,以奏“少火生气”之功,如药证不适合,则可有“壮火食气”之虞。

*02

患者,女,63岁。

主诉:乏力伴消瘦半年。

现病史:患者半年前突发消瘦,2个月内体重下降6kg,伴多饮、多食、多尿,乏力,皮肤瘙痒,双足发凉。于当地医院确诊为糖尿病,规律口服降糖药后血糖降至7mmol/L左右,但发病至今持续消瘦,乏力及“三多”症状未见明显缓解。舌暗,舌苔黄白相间,舌下静脉曲张,脉弦细略数。

既往史:甲亢病史数年,具体不详。

中医诊断:消渴(脾虚湿困,胃热炽盛)

治则:益气养阴、清利湿热

处方: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加减

干姜 9g  黄连 15g  黄芩 10g太子参 15g  白藓皮 30g  地肤子 15g苦参 10g  黄柏 10g  竹叶 10g

按语:“壮火之气衰,少火之气壮。壮火食气,气食少火。壮火散气,少火生气”不仅体现火与气的关系,而且概括了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变化,也是指导我们防治疾病的原则。在壮火食气阶段,证多见火热日久耗气伤阴,治疗应以益气养阴,兼以清热。本案中该患者服药2月余,诸症大减,体重未再下降,降糖药减量,血糖控制平稳。壮火食气临床表现为烘热汗出,口干口渴,心烦口苦,气短乏力,舌红,舌下络脉瘀滞,脉洪大无力。治当清热益气生津,主方为白虎加人参汤;若热伤气阴较重,可见寒热夹杂之象,则以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加减,清热益气养阴,虚实并治。

I文章声明

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于下方,未经授权,严禁转载;文中方药仅供参考,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,切勿擅自试药!本文仅供学习用,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,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,请随时与我们联系。

刘丹,张丽,张玉岭.“壮火食气,气食少火”在治疗2型糖尿病上的临床应用小议[J].内蒙古中医药,2016,35(05):167-168.DOI:10.16040/j.cnki.cn15-1101.2016.05.160.

杨巧丽,郑好飞,刘颖.“壮火食气,少火生气”对“火”病和“气”病的指导意义[J].中医学报,2020,35(12):2514-2517.DOI:10.16368/j.issn.1674-8999.2020.12.553

晁若瑜,魏永彬,孙德禹,吴建林.《黄帝内经》少火壮火解析及医案举隅[J].山东中医杂志,2022,41(05):564-568.DOI:10.16295/j.cnki.0257-358x.2022.05.20.

黄彬,杨力强.浅谈“少火生气”理论对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[J].陕西中医学院学报,2003(02):12-13.

连道仕,张云飞,黄静娴,曾月,张峰,王超.浅析少火与壮火的关系[J].中华中医药杂志,2021,36(07):4353-4356.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X 关闭

X 关闭